车陂涌是近年来广州河涌整治的缩影。位于海珠区晓港公园内的晓 港湖经过3年治理,华丽变身,从过去的黑臭难闻,到现在成为周围居 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通过全面截污、生态治理,晓港湖变成清澈见 底的“水底森林”。在此之前,晓港湖曾是海珠区黑臭湖体的典型代表, 居住在湖泊附近的居民夏天都不敢开窗,因为河水实在太臭了,蚊虫也 非常多。即便居住地附近没有菜市场,还是经常有老鼠顺着排污管跑进居民家中。夏日的午后,阳光打在碧绿的湖面上,长长的水草在湖底摇 曳,一排游船静静停靠岸边,三五游人在树荫下漫步,宁静而美好。常 来公园锻炼的阿姨说:“湖水清澈了,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一到周末,小 孙子就吵着要我带他来这里写生。”
1975年,晓港公园建成开放,其中心湖晓港湖与海珠涌相连。随着 周边建筑物越来越密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水下生态被严重 破坏,水体也渐渐混浊发绿。因为周围的河涌水环境也恶化,不能为晓 港湖补充清洁水源,晓港湖的水体一直摘不掉“劣五类”的标签。为根 治晓港公园水质问题,2016年开始,海珠区以晓港湖为试点实施水生态 治理。首先,打出源头治污“组合拳”。当地对晓港湖实施全面截污,拆 除海珠涌沿线违法建设3922平方米,全线关停对晓港湖水质产生影响的 餐饮项目,取缔了公园内存在了二十多年的烧烤场,从源头控制沿湖周 边餐饮的污水排放。同时,因地制宜,为湖体配置四季常绿的苦草类水 下草皮,并分步投放各类鱼虾螺贝,逐步形成生态水质自净系统,就像 一座“水底森林”,从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经过两年多的治理,2018年8月,经检测,晓港湖几大主要水质指 标(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氨氮)皆由劣V类水质变成Ⅲ类 水质,湖区中心水体透明度已达2.2米。截至2020年底,晓港湖水体已 稳定保持Ⅲ类水质,个别月份水质监测可达到Ⅱ类水质。截至2022年 底,海珠涌东段已达到Ⅲ类水质,西段达到IV类水质。水质清冽的晓港 湖又回来了。
晓港湖的湖水就是海珠涌的水,通过整治可让湖水达到Ⅱ类、Ⅲ类 水质的标准,这也说明了,海珠涌的水也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海珠 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晓港湖水体的几大主要水质指标由地表劣V 类水质变成Ⅱ类水质,水体透明度达到2米,湖水清澈见底且无任何异 味,水体生态状况得到大大改善。晓港湖的湖水量大约是海珠涌水量的1/4,根据晓港湖试点治理的效果,他们很有信心让海珠涌及其他区内河 涌的水质也变得如此。
在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猎德涌在林立的高楼之间穿 过,水草丰茂、鱼翔浅底,成群白鹭在河道中觅食、嬉戏。如今,这是 广州“城市客厅”里的一道风景线,而在过去,这却是一条人人避而远 之的“臭水沟”。“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前河水的气味比较难闻,我们都尽 量不经过这边。最近这几年,臭味消失了,空气变得非常清新。”住在附 近的市民黄彩红见证了它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在猎德涌的水很清澈,小 鱼都清晰可见,白鹭越来越多,成群地在这里觅食,周边居民都经常来 河涌边散步。”2016年,广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啃起了治水这块 “硬骨头”。当时天河区“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市率先开展洗楼、洗井、 洗管、洗河的“四洗”行动,还因地制宜地摸索出“降水位、少清淤、 不调水”保持河涌低水位运行的生态修复治理方式。天河区水务局河湖 科副主任赖锦丰回忆说:“为了进一步提升水质,我们将水位降下来,便 于观察和管理各个排口,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惊喜——经过半年 多的阳光照射,原来这一片黑色的底泥开始自然消纳并逐渐沙化了,还 原了自然的本底情况。”
2018年,猎德涌终于摘掉了“劣V 类”这顶“帽子”,截至2023年 上半年已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猎德涌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是广州 迎难而上、探路超大城市治水之道的一个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