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市博物馆,征集有一批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资料,其中有 30 多件白企村灯笼坑的侨批,都是黄氏华侨在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从秘 鲁利马写给家乡亲人的,其中谈及家庭生活、子女教育、村办学校及 出洋谋生等,字里行间体现一代华侨华人深厚的家国情怀,读了令人 感动。
1987 年跟着胞兄黄伟强去秘鲁的白企村人黄献兴, 1995 年转去夏威 夷发展,从餐饮做起,再转投种植业,现已拥有过百英亩菜地,是华人 圈知名的蔬菜产销大户。他自幼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在农庄里所有 的活都亲力亲为,修车、开车、搞装修,什么都会。妻子甘红芳则热情 大方,聪明能干,可谓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形成男主内、女主外的家 庭格局,配合得天衣无缝。
尤其是他们的处事与经商之道,展示出一种客家人特有的智慧:如 农场为了接送员工上下班,黄献兴专门买了一辆奔驰中巴车;农场的房 子租给外人能收 2000 美元,他半价租给员工;台湾籍的业务骨干朱台 宁,读大学时被聘来公司兼职,2022 年大学毕业后正式入职公司,黄献 兴送了一台小车作为毕业礼。对此,他们有自己的“经济账”:买一辆 15 座奔驰车花 5.5 万美元,月供表面上是农场在支付,其实是员工在供 车,因为节省了员工分散居住而等车的时间, “再说,工人对人说老板 买部奔驰车给我们坐,也有面子”。又如买车送给业务骨干,他认为“买 得很有价值”。这种看似朴素的价值观背后所计算的人生账更高明。其 实,帮人帮己,以心换心。就如送车给这位台湾籍的业务骨干,她感恩 老板的关怀,亦全身心帮助公司打理业务,让黄献兴夫妇出门办事可放 心,等于找到可以依靠的职业经理人。当被问到这种人生哲学是从哪里 学到的,黄献兴笑笑说:“小时候大哥就教导我‘做人做事要算大账、 不算小账’!”
四、从白企村看挖掘文化与生态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综观《客家魂》全书,有几点印象尤为深刻。其一是语言简洁明快、 朴实平易,人物与故事在娓娓道来之中,如小溪流水,腾着细波微浪, 令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深受感染。其二是细节也是其中重要特色。如写白 企村灯笼坑村民记忆最深的百年鸡心柿树,高高地立在院子里屋墙边, 长满绿叶、像一个绿色卫士。柿子摘下后,先将陶缸烤热,再将柿子叠 放在陶缸里,每层柿子中间垫一层榕树叶,装满后盖上陶缸,三五天后 熟了,红彤彤的,主人先拿柿子拜月光,再分赠给乡邻亲友品尝……此 种描绘,能勾起多少海外游子的不尽乡愁!其三还是在于一种“发现”, 作者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在大湾区背景下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与客家族群 新的文化特质和闪光点,令人回味无穷。
近些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给大湾 区所在城市中山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样也给客家人这一群体提供了重大 机遇。可喜的是,包括《客家魂》作者在内的有识之士,已与白企人共 同携手,努力挖掘白企村客家文化资源,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 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中,白企村文化振兴和生态发展的现实路径。
随着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的开发,白企村举行了首届白企村客家粄 比赛,又举办了白企首届荔枝美食嘉年华,许多农庄大厨踊跃参加相关 活动。此外,农耕体验基地、锦鲤养殖场、南药种植园等项目也逐步在 白企村兴起,当地的中草药亦运到澳门开“客家凉茶铺”。年轻大学生、 海归等知识精英已涉足白企村,开发这里丰沛的生态资源,幻化出一个 自然天成的世外桃源。
几百年前,客家人从梅州、河源等地迁徙而来,落户中山白企村, 后来又漂洋过海走向五洲四海,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迹,开枝散叶。无论 是扎根原乡,还是已成为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的白企人,他们都勇于开拓,筚路蓝缕,不断丰富一个族群的迁徙史与心灵史,书写大湾区客 家人的追“根”与铸“魂”之旅。
我在主持《滨海客家》一书的编撰中,将滨海客家的文化特征定义 为“开拓、包容、重商、进取”。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中山白企村, 便具有滨海客家这样的一个典型特征。感谢作家程明盛挖掘出大湾区这 么一个客家山村,呈现出众多精彩的人物,以此讲好新时代客家人寻 “根”与铸“魂”的故事,以独特视角为客家文学版图增光添彩,功莫 大焉!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政府省情专家库专家,深圳市 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