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魂 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

  1. 首页
  2. 客家魂 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
  • 书名: 客家魂 广东白企村人文图谱
  • 作者:程明盛
  • 简介:广东中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白企村,由3条山沟、23个自然村组成,是典型的客家村,曾是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核心地带,又是典型的侨村,还是远近闻名的厨师村,走出了中国烹饪大师余剑锋和余敬科、“秘鲁鞋”黄仲儒、“夏威夷快餐”甘开松、“夏威夷种植”黄亮等。其中,仅有168人的灯笼坑自然村,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超过1300人,走出了三任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主席。

第2页

仅有 2000 多人的白企村,就有 1/6 的人口会厨艺。追溯他们的学 艺路,便追出全村一代代厨师的传承,从中了解到一个村庄亲带亲、乡  带乡的学艺路径。

余剑锋和余敬科这对叔伯兄弟,是改革开放后从白企村走出的第 一批大厨,共同创办了深圳市阿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这两位中国烹饪 大师带出白企厨师群落,创造性地传承了粤菜文化,经营出一条富民之 道。与他们同时出道的还有 1969 年出生的余霭廉,他不仅成长为“珠海 名厨”,还带出余旭源等家乡名厨。

白企村返乡创业大厨甘作舟, 1999 年从南朗理工学校毕业不久,便跟余敬科学厨艺,修成大厨,长期担任大酒楼鲍鱼房主管。甘作舟不忘 反哺桑梓,携都市烹饪技艺回乡,帮助带旺当地客家村落餐饮。

“夏威夷种植王”黄亮,其父亲黄朝安于 1884 年去夏威夷农场做 工。黄亮久经商海沉浮,终于为家族的兴旺发达打下基础,其家族后代 现有 500 多人,其中在秘鲁超过 300 人,在港澳有 100 多人。黄亮及族 人经过多年奋斗,成为成功的商人,不仅经营夏威夷瓦胡岛最大的湿地 农场,还创办了当地具有地标性的房屋租赁公司“黄家村”。

“秘鲁鞋王”黄仲儒,其父亲早年从白企村去秘鲁。 1952 年黄仲儒 15 岁时,孤身去澳门投靠远亲, 1957 年又从澳门转去秘鲁,在父亲的杂 货店打工, 1964 年创办了现在的鞋厂,到2023 年已经 59 年了。工厂有 一万多平方米厂房,800 多员工,每天生产 2000 多双鞋。他在秘鲁开了  38 家连锁店,至 2023 年已87 岁,仍然老当益壮。

在海外打拼的白企人,有一种可贵的品质,就是守望相助、抱团取 暖,做到识才爱才、知人善任。如黄仲儒在秘鲁从事制鞋业,因 1968 年 初秘鲁经济不景气,又发生一场政变,许多工厂倒闭,黄仲儒的鞋厂也 到了破产边缘,为此他向黄亮求助借款。黄亮十分器重堂侄黄仲儒的才 华,拟招揽他去夏威夷打理生意,当他看到堂侄黄仲儒并没有因挫折而 灰心丧气,而是坚持要留在秘鲁重振产业,反而增添了对他的信心,当  即应允借 40 万美元帮黄仲儒渡过难关、令他东山再起。

几年后,黄仲儒成为“秘鲁鞋王”。为扩大产业规模,他物色到同 乡后辈、年轻的大学生陈金海,便三次抛出橄榄枝,诚邀还在大学读书 的陈金海加盟公司。陈金海这位攻读会计和工商管理双学位的学生,终 被黄仲儒求贤若渴的知遇之恩所感动,“士为知己者用”,以合股身份 加盟,与黄仲儒合作,把公司做成秘鲁鞋业界的引领者。

“夏威夷快餐王”甘开松也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 岁那年, 甘开松听从父亲召唤,奔赴美国夏威夷,不久被同乡邀请合股买下一家牛奶面包店。他们结合本地实际,将店子从卖牛奶、面包改成夏威夷烧 烤,针对当地人的需求特点,融合了多国的饮食元素,经过多年经营, 创造并注册了“慕苏比”午餐肉饭团。“慕苏比”用模具将饭压成长方体, 加上酱料、放进午餐肉,用紫菜包起来,好吃又方便,很受客人欢迎, 早在 2005 年,该公司就成为全美 15 家增长速度最快的快餐企业之一。

实践中甘开松认识到,连锁企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管理人才,因 此他特别注重在员工中发现人才,并实行激励机制。他发明一种“员工 晋升合伙人”制度,不惜拿出股份作为吸引优秀员工的筹码,扶持他们 开分店,帮他们担保,还借钱给他们,由此吸引来不少拥有高学历的青 年才俊。他们被甘开松的创业激情和“员工晋升合伙人”制度所吸引, 最终圆了创业梦与老板梦。

三、从白企村看海外新生代客商的经商之道与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据《客家魂》书稿介绍,在白企村海外华侨华人 新生代中,绝大多数都延续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接受了良好的教 育。但他们当中不少人接受高等教育后,喜欢选择“开店”,即愿意放 弃“金饭碗”去下海经商,从这些白企籍华侨华人新生代身上,分明看 到海外客籍新生代不同的人生选择。

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关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稳定也是最具 向心力的群聚关系。每逢清明前后,就有许多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返 乡祭祖,或去当地华人公墓拜祭逝去的亲人。白企村的海外乡亲也不例 外,而拜祭都会依照传统的风俗礼仪。黄亮的家族在夏威夷生活了  100 多年,已经融入当地,子孙后代很多人不懂中文,已经无法用中文记录 家史,但他们还是恪守“慎终追远、不忘祖根”的古训,用英文来撰写 家谱,以此追寻来时的路,寻找父辈祖辈的精神传承。而今,借助这本英文的家谱,一个华人家族的历史,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