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饮食文化

  1. 首页
  2. 岭南饮食文化
  • 书名: 岭南饮食文化
  • 作者:周松芳
  • 简介:本书为“岭南文化读本”之一种,既从历史事实出发也从文化发展角度着眼,对岭南的饮食文化进行甄辨、梳理,重点介绍了南食的形成、食在广州、潮州菜、客家菜、番菜、海鲜、白切鸡等,还从西食东渐与东食西渐两个方面,彰显岭南饮食文化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史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共分为九章加一个引子: 引子 章南食的形成 第二章食在广州 第三章味出潮州 第四章客家占地主 第五章广东番菜 第六章海鲜为王 第七章以鸡为凤 第八章南食珍异录 第九章海外传奇 本书由广东高校学者编著,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是了解岭南文学艺术的权威读本。

第1页

名作家阿城在《闲话闲说》里说:“香港的饭馆里 大红大绿大金大银,语声喧哗,北人皆以为俗气。其实 你读唐诗,正是这种世俗的热闹,铺张而有元气。香港 人好鲜衣美食,不避中西,亦不贪言中华文化,正是唐 代式的健朗。”这是可以移以评价并推而广之至整个岭 南饮食及其文化的。当然,这只是岭南饮食文化一个方 面的特点。

饮食文化,作为一个文化分支,往往受制于大文化 及其背后的经济基础。岭南僻处一隅,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文化相对落后于内地,加上岭南人自古以来性格朴 实低调,因此,关于岭南饮食的历史记载多出自他者之 手。而这他者留下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岭南饮食无不着 眼于其奇特乃至蛮荒;便是岭南人最为敬重并对其礼遇 有加的韩愈与苏轼,也并不投桃报李。韩愈把岭南的海 鲜说得狰狞可怖,对柳宗元的从俗食蛙之举等大不以为 然;苏轼在酣饮了岭南人献上的醇厚美酒并学会了绝佳 酿造技艺之后,竟还说“可惜风流在蛮村”,真是吃了 人家的还舌长如妇,颇有些“可恶”。所以,文化是一 个大问题,岭南饮食优质的历史与文化资源,长期以来 被文化的偏见所遮蔽,直到晚近,随着岭南经济的崛起 和中国文化大势南移趋势中岭南人文的彰显,面貌始得 改观。

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说:“天下所有食货,粤东 几尽有之;粤东所有之食货,天下未必尽也。”尤其是 在“一口通商”(明清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广州独享 从事外贸的权利)的时代,广州之富足,众多域外食货 之辐辏于广州,都使其饮食技艺愈益讲究。如1861年2 月22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新闻专稿所言,美国人来到 广州,都想着要一尝这里最美味的牛排——这可是西菜 啊!如此古今结合、中西结合,“食在广州”遂声被天 下。尤其是在上海开埠以后,粤商逐鹿上海滩时,粤菜 也长驱直入,以优质的出品、丰俭由人的价格、粤人不 畏寒暑不论早晚的勤劳,迅速征服了中外客商、士绅名 流和及本地居民,如早期以徐珂为代表,后期以曹聚仁 为代表,纷纷撰文, 对粤菜再三致意,“食在广州”的 名声由是不胫而走,并化入俗谚,奠定其难以撼动的地 位,以至有人在沪上的名杂志上予以质疑时,也迅即被 人反驳。

但是,这种被“猎奇”的历史命运,在后来又重 新上演,颇令人深思。抗战以后,饮食文化成为奢谈; 建国初期,物产不丰,“食在广州”也只能尘封。只有 到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经济率先发展,岭南饮食随之 北伐,“食在广州”重又闪亮登场。可当时给人最深刻 的印象只是,广东人什么都敢吃,而不是广东菜追求天 然品质、讲究鲜活生猛。当此之际,他者的眼光仿佛又 退回千年以前。直到改革开放若干年后,当广东菜馆再 度开遍全国,当北方大地都以能请到广东师傅烹制生猛海鲜而为高档酒楼标志时,大家发现,哦,原来广 东菜并非奇异的菜式,广东人也并非茹毛饮血般什么 都敢吃。其实,粤菜在海外,大抵也有类似的历程。

然而,“猎奇”的结果却也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 不像某些中原饮食文化,因其习以为常,反而不足以为 文,因而不传。史料是珍贵的,史料的解读更为重要。 岭南饮食文化的历史梳理,是表出岭南社会经济和文化 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有助于今日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当然,岭南饮食历史文化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曾 经的猎奇文字,也在拂去其文化遮蔽的尘灰后,闪现着 经典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