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文化

  1. 首页
  2. 岭南建筑文化
  • 书名: 岭南建筑文化
  • 作者:陈泽泓
  • 简介:本书分门别类地讲述了岭南地区各种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期,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途径、文化积累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岭南建筑文化的建筑风格、技术工艺特色、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广东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勤劳与智慧相结合的无穷创造力。

第1页

中华建筑文化是世界建筑文化中体系完整、最富 有民族特征的建筑文化之一,岭南建筑文化浸润着岭南 文化且有着鲜明特色,也是中华建筑文化的一颗璀璨明 珠。本读本力求以有限的篇幅,较系统地推介岭南建筑 文化。

建筑是人类为自身创造的物质环境,同时又是精神 和综合艺术的承载体,是社会文明演进与历史发展的积 淀和见证。一地域建筑体系的构造,建筑风格的形成, 离不开一方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的勤劳与智慧相结合的创 造,也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和 人文意识的制约,岭南建筑同样如是。本读本将剖析造 成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经济背景 和民俗文化背景,进而认识岭南建筑的地位和特点。

岭南建筑文化与岭南地域文化一样经历了萌芽产 生、发展渐进、臻于成熟乃至适时演变的历程,作为地 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文化以其文化形象、文化 语言综合地集中地反映地域文化的演化历程。本读本讲 述岭南建筑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期,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 途径、文化积累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

岭南建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体系,具有自身 的建筑风格、技术特色、工艺特色。本读本从这三个方 面讲述岭南建筑与其他地域建筑文化特别是中原建筑文化的联系和差异,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岭南建筑的风格特 征、技术奥妙和工艺精华。

适应政治、军事、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岭 南建筑门类多样,丰富多彩。同时,也由于岭南地域文 化构成的多元性,形成了岭南建筑文化的多元风格。本 读本选取民居、庙宇、祠堂、园林建筑、亭台楼坊、交 通、水利、近代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建筑门类(包括书院 学宫、会馆、军事建筑及陵墓)等,分类述介,对有的 门类在岭南地域不同民系、不同区域的特色以及典型个 案具体描述介绍,从中可以领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风 采,欣赏岭南建筑文化在中华建筑文化园地中独树一帜 的秀色与魅力。

岭南位于中国南方,因地在五岭之南得称。本书所 称的岭南,按丛书通例,只指广东省境的情况。岭南建 筑是在岭南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进程中,通过不断吸 收、融合外来文化,渐而从风格上、技术上、装饰上改 良发展,达到相当的高度,近现代以来加速变化,形成 独具个性的岭南建筑风格。述及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进 程,首先必须了解岭南建筑发展特定的环境条件。

一、环境条件

我们所说的环境条件,当然最重要的是自然环境, 但还包括社会历史背景、民俗文化、经济条件背景等, 它们对于建筑的发展,建筑文化的形成,都有所制约。

(一)自然环境

广东背靠南岭、面向南海,境内地形复杂,有山 地、丘陵、台地和平原,还有岛屿及漫长的海岸线和众 多的港湾。山地面积占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主要分布 在粤北、粤东和粤西的内陆地区,其高度并不很高。平 原面积占总面积近四分之一,以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 洲最大。大陆海岸线达4114千米,全国最长。平原和海 岸线对广东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沿海河流 成网,形成三大水系,即由北江、西江、东江组成的珠 江水系,由梅江和汀江组成的韩江水系,以及数目虽多 却互不关联的其他沿海水系。

岭南地域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日照充分,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全年适宜植物生长,远 古时代更是林茂果丰,也适宜野生动物栖息繁衍。

如此气候环境,使防风、防雨、防腐成为对建筑 物的基本要求,而沿海台地平原地区,还要重视防洪、 防潮。先民的居住建筑,则还要防毒虫猛兽。因此,干 栏式木构建筑成为本地区早期重要的建筑形式,林木茂 盛则为构建干栏式木构建筑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以 后发展起来的岭南建筑,不论是木、石、砖构,都十分 注意抵御岭南自然条件袭扰的功能。复杂的自然条件, 是造成岭南建筑形制多元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适应山 地、丘陵、平原水网地区的复杂地形,产生了多种形制 和不同材料的建筑。总体而言,由于背靠南岭面向大海 的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位置,岭南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发 展状态和素质。岭南在早期由于南岭的阻隔,开发落后 于岭北;后期借面海之利得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上 述因素对建筑发展步伐的加快及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 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