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术思想

  1. 首页
  2. 岭南学术思想
  • 书名: 岭南学术思想
  • 作者:陈椰
  • 简介:本书为岭南文化干部读本系列一种,详细叙述了岭南文化形成历程、基本脉络、主要影响等内容。 本书在历史发展上进行了断代分期,在学术门派上进行了归类梳理,从而在总体上对岭南学术思想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和论述。 本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是了解岭南思想文化的 读本,对提高广大干部思想文化修养具有显著效果。

第2页

二、岭南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

       岭南学术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成熟而稳定的文 化精神、心理素质、行为依据以及情感认同的标尺,这 些基本特征是经过历史长期陶冶和锻炼之后所形成的稳固的心态,它们不是会发生突变的精神意识倾向和心理 状态。它们往往表现为人的价值观念、素质、思维以及 创造力,是推动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因素。岭南学术 思想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务实 经世;第二,个体觉悟;第三,兼容开放。

(一)务实经世

在小农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社会存在“重农抑 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念,而在阶层结构中有所谓 “士农工商”的讲法,“商”显然在社会阶层中处于末 端,好利、逐利的天性被认为会动摇稳固的家庭、社会 结构,所以“商”尽管能够生产实利,却得不到正统公 允的对待。然而,岭南文化在这一点上则与中原主流文 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们如果从意识形态这一方面来 讲,与权力中心的疏离、有别于传统的农业社会模式以 及由来已久的海洋外贸经济形态,都有助于形成岭南人 多元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其背后指向的是一种讲求 经世致用的务实心态。“经世致用”不仅作为一种严正 的学风得到倡导,更是岭南思想家们为人处世的观念 准则。

比如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余靖、崔与之,明代 的丘濬都身居君主所器重的要职,为社稷尽忠竭虑,究 心礼乐刑政兵谷等实务,极早地洞察到社会政治危机,敢于直陈国家积弊,提出实在的防治措施去改善民生, 更可贵的是始终如一地践履所思所学,在位则大展经邦 济世之才,退居则勤于著述,阐发儒家“以民为本”的 经世之学。清末的陈澧也是如此。与一般的经学家不一 样,面对当时国族衰敝重重的现实,他并不满足于传统 的学问,而是力图调和宋学与汉学之间的门派之争,不 坚持无谓的门户之争,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儒者不应该只 是关注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应该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和 技术,以及天文、数学、地理、律历、音乐等各种专门 学科,然后传授给年轻学生们,寄希望于他们能够跟得 上时代的步伐,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

(二)个体觉悟

由于学术思想上长期自处边缘,岭南人的生活方式 与行为模式受传统礼教的影响并不像中原地区那么大, 在学术上缺乏前后相承的家学渊源与师徒授受,使得学 者们不必恪守成说,更多的是返回内心去涵养精神,直 抒胸臆地迸发思想的星火,从文化的边区反过头来燎燃 文化中心地区。唐代的惠能以及明代的陈白沙,就是这 样的“纵火者”。他们的横空出世其实都是对当时学术 思想主流形态的一种挑战。一僧一儒,成佛与成圣的终 极追求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认为生命独立精神 的觉悟与解放、个体对内在力量的肯定与信任,比流传下来的理则与形式更加重要。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流行于唐代贵族阶层,至 少是知识精英才能从事的精神操练之学,比如唐玄奘西 行去印度求法,他带回来的唯识学派需要极高的逻辑思 辨素养,是非常高深晦涩的一门学问。惠能出身清贫, 据说不识文字,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听到了别人诵 《金刚经》而有所启悟,当五祖质疑他是岭南獦獠,不 能作佛时,惠能的回答是:“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 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坛 经》)这回答打破了阶层、教育程度、地域等后天区分 所带来的种种不平等,这些区分并不是一个人成佛的关 键,关键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所潜藏着的佛性,这个佛 性人所共有, 一个人只要愿向佛、肯自修,那他心中的 佛性自然而然就能够成就出来, 一切外在的形式、教条 都不是首要的。这对于当时的佛教来讲,无疑是惊天动 地的革新。觉悟到成佛不是专属某个群体的“福利”, 让佛法从上层贵族一下子推广到芸芸众生,并形成了一 个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新流派——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