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迟暮:康熙晚年的帝国变局

  1. 首页
  2. 圣人的迟暮:康熙晚年的帝国变局
  • 书名: 圣人的迟暮:康熙晚年的帝国变局
  • 发布人:九九野马
  • 电话:15210211823
  • 简介:康熙王朝之末映射了清室的激烈纷争,不仅是权力斗争的集中展现,更交织着亲情决裂、政治手腕与策略博弈的复杂图景。大清王朝命运的戏剧性转折,标志着一段辉煌盛世过后,家族王朝正缓慢步入不可避免的衰落轨迹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中,“强者为王”的法则始终鲜明,权柄之争夺与分配,是千古不易的主题。

第1话

康熙四十七年,以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为戊子鼠年,又一个 十二年生肖轮回的开始。以公元纪年则为 1708 年。

此年农历七月,江南暑气淋漓,京师蝉鸣阵阵,塞上秋风却已 浸染万里。在无垠苍穹下,漫野牧草由青绿次第变黄。康熙皇帝爱 新觉罗 ·玄烨一身戎装,按辔而行。簇拥他的,是由皇子宗室、嫔 妃女眷、满洲亲贵、蒙古王公、汉人重臣、太监宫女、包衣奴仆及 随扈兵丁组成的庞大队伍,在青天旷野间蜿蜒十余里,由京师往坝 上草原腹地的木兰围场行进,进行一年一度的秋狝。

这支队伍銮仪庄重,戒备森严,人马众多,仅跟随父皇的皇子 就有皇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禑、 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人。

这一班天潢贵胄鲜衣怒马,在田野间纵横驰骋,显得生机盎然。 玄烨甚是欣慰—这不仅足以证明他身为父亲教子成功,更反映出   自己作为万乘之主,在殚精竭虑精心调治之下,帝国国势万马奔驰、 蒸蒸日上。

玄烨是满洲建政以来的第四位君主,是大清入主中原之后的第  二位皇帝,清世祖福临(顺治)的第三个儿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  佳氏,出身于八旗之中的正蓝旗汉军。关于孝康章皇后的家族血统, 学界莫衷一是,有女真化汉人、汉化女真人等多种说法。而以“某”为氏,则是汉人血统满人家族的常见情况,如电视剧《延禧攻 略》的主角原型、乾隆皇帝的令妃魏佳氏。

清室世代与蒙古联姻。玄烨八岁即位,九岁丧母,他的祖 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博尔济吉特氏的布木布泰,也就是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孝庄文皇后、太皇太后,承担了抚育和教导这位年幼 皇帝的任务。

因此,玄烨的成长背景,兼有满洲、蒙古、汉地的多重血统和 文化因子。

从玄烨一生的举止行状来看,他既有坚决捍卫满洲本位主义的 自觉,也有贴近汉人先进文明的主动,而在史册的字里行间所自然 流露出的,是玄烨个性中很多鲜活生动的东西。比如说,他做事喜 大刀阔斧,不喜锱铢必较,待人直率粗豪,不喜繁缛之士或城府慎 重之人。因此,玄烨对于秋高马肥时,驱驰塞上,弯弓射猎,应是 由衷喜爱,这透出了其鲜明的蒙古草原性格烙印。

从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年)玄烨在漠南蒙古昭乌达、卓索图、 锡林郭勒、察哈尔诸盟旗接壤之地设立木兰围场起,皇帝每年秋天 带领大队人马到此行猎,便成了朝廷定例。

木兰这个名字,和汉人熟知的花木兰故事并无关系,乃是满语 “哨鹿”的音译,这是一种古老的狩猎方式,即由猎人吹响木质长 哨,模拟公鹿鸣叫,引诱出母鹿。木兰围场地处今河北省北部,与 蒙古高原相接,东西长三百余里,南北宽二百余里,与京师相距约 八百里。这里水草丰美,鸟兽栖息,在辽、金、元时,便已是出身 游牧民族的君主钟爱的避暑狩猎胜地。

今河北省承德市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便是当年木兰围场

圣人的迟暮:康熙晚年的帝国变局的腹地。

在木兰围场建立初期,玄烨常征调大量八旗官兵随扈,一同前 往,后来天下承平,随行人员有时竟多达三万人。昼行时十数里旌 旗招展,夜宿时千百顶帐幕相接,星火连城,蔚为壮观。

对玄烨而言,从紫禁城纷繁复杂的案牍操劳、宫闱恩怨中短暂 抽身,在苍天旷野之中驰马行猎,是奢侈的暂时解脱。围场建立之 后,除康熙二十九年( 1690 年)督师亲征噶尔丹之外,玄烨年年 都要至此一游,其频繁程度,远远胜过后世小说家津津乐道的“六 下江南”“五巡五台”。

玄烨行猎的战绩非常辉煌。他曾不无骄傲地对亲近卫士自 诩道:

“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   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   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曾于一日   内,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这猎获中的大多数,想必出自这木兰围场。

不过,玄烨每年流连于木兰围场,不惜兴师动众,跋涉千里,  辗转数月,绝不仅仅是为了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草原情结,或是展 示弓马娴熟的个人武勇,更不是不计成本与代价的恣意冶游。

在这位以圣主贤君自况的皇帝眼中,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是 一箭数雕的重要政治手段,是事关大清颜面的旷世盛典,也是维系 帝国体制运转的关键一环。

它是色彩斑斓的帝国盛世的剪影,也是盛世本身。